在华东交通大学,师生们或许不曾察觉,有这样一位党龄25年的给排水工程师——冯工,已为校园的水网建设与运维倾注了数十载心血。他的安全帽上,党徽微光闪烁;他的手中,图纸是描绘蓝图的笔,听漏仪是检验质量的尺。这数十载春秋所积淀的,又何止是技艺,更是对从图纸到管网的每一处工程基石,那份无声而坚定的守护。
“水质安全无小事,水流畅通是基础”。冯工参建的每套系统都是师生安全的保障。26 号教学楼的建设过程中,他全程跟进给排水施工,针对施工难点部位以及容易出问题的地方,有所重点、针对性的与施工单位提前沟通落实,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把关,确保精准无误; 32 号土建实验楼,他坚持全过程合规施工,对楼宇内的供水系统,如水管、水泵、开关阀门及分阀门的位置比照图纸仔细反复核对。冯工始终将“零误差”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。在具体工程项目实践中,他善于观察琢磨致力于将专业化为效益。每当校园里流水潺潺,管网纵横如乐谱交织,那便是基建人,以匠心谱写的安全与专业的交响。
2024年盛夏,南、北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项目面临时间紧、任务重、人员少的现实困难。冯工,发扬党员精神带病坚守岗位。面对老旧管网图纸缺失、地下管网错杂等难题,他凭借多年积淀的实践经验,协同基建处其他工程师通力合作,在错综复杂的管道中避开隐障。党员的坚守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,冯用他的实际行动,诠释了什么是党员的担当,什么是基建人的执着追求。
尽管平时工作繁重,冯工仍坚持利用工作间隙整理笔记,将娴熟于心的项目经验总结成“纸笔头”,不断修改完善。当基建处同事、施工单位人员遇到项目难题时,冯工也是不吝分享自己的实操经验。在他的心中,一切以校园建设项目能够安全、高效地落实为首要工作要务,这是他始终坚守的职业操守。
三十余载寒来暑往,冯工的足迹遍布校园每个角落。从青丝到白发,他长期保持着巡查工地的习惯,用脚步丈量管网的健康;作为基建处的给排水工程师,他始终以“解决问题”为首要任务,用专业守护校园的安宁。当被问及坚持的动力,他回答:“党员的身份让我不敢懈怠,专业的责任让我不能退缩”。如今,即便在与病魔斗争的日子里,他依然心系校园水系,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他的守护传奇。